2020公务员考试知己知彼:“北京市考”申论面面观
2019-08-29 15:09:14 来源:格燃教育 http:www.ranvip.com
【导读】
2019年的北京市考已经落下了帷幕,2020年的北京市考也快临近,其实任何一个地方的申论考试,在命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,北京市考也不例外,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对于近几年的北京市考申论真题的研究,来揭开北京市考的神秘面纱,为各位同学在备考路上指明方向。
【多领域话题交叉,注重本地特点】
2014—2019年,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全面涵盖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和生态五大领域,话题涵盖范围全面,且呈现出多领域的交叉,考察考生对于不同领域内容的把握。比如2019年“城乡规划治理”,既有基层治理的社会领域,也包含乡村旅游、传统技艺传承等生态、文化领域;再比如2018年考查的“幸福的建筑”主题,同时涉及社会、生态两大领域。
在五大领域中,社会、生态、文化是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者关注的焦点,如2019年考察的“城乡规划治理”中,涉及基层服务管理、美丽乡村建设、传统文化传承等社会民生文化话题;2018年考查的“幸福的建筑”主题,涉及老旧小区改造、住房租赁市场规范等民生热点;因此,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,要重点关注社会、生态、文化领域的热点话题,做好素材积累。
除了话题的侧重性外,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还具有本地特色,会选取北京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话题切入点,选取北京本地情况和案例。比如2019年考察的“城乡规划治理”中,给定资料1和2就提到了北京的“三条文化带”以及三山五园等古都的历史文化资源,提倡要保护传统文化,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;再如2017年考查的“创新发展”主题,就以给定材料8介绍了北京某大学教授M借助中关村和大学的制度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事例。
考试年份考察话题所属领域
2019城乡规划治理社会+ 生态+ 文化
2018幸福的建筑社会 + 生态
2017创新发展经济 + 社会 + 文化
2016劳动教育社会
2015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文化
2014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社会 + 生态
表一.历年北京市考真题考察的话题
【材料数量分“大小年”,答题范围不确定】
北京市考的材料数量相对较多,且数量上存在“大小年”。在双数年份考试的材料数量基本保持在7-9则之间,相对较少;在单数年份考试的材料数量基本保持在10-14则之间,相对较多。因此同学们平时要提高阅读速度,适应多文字多材料的考试情况。
除了材料数量相对较多,还有一个难度就来自于答题范围。在北京市考中,往往第一题的答题范围不明确,要求结合给定资料。对于这样的情况,我们也有一个处理的小技巧。建议同学们将这样答题范围不明确的题目后置,优先去做后面答题范围明确且材料较少的题目,最后做完所有客观题后,再回到此题。此时,部分材料已经被用过,缩小了答题范围,然后再从剩下的材料中,挑选出与该题主题相匹配的材料,就是该道题的答题范围。
考试年份 | 考察话题 | 所属领域 |
2019 | 城乡规划治理 | 社会+ 生态+ 文化 |
2018 | 幸福的建筑 | 社会 + 生态 |
2017 | 创新发展 | 经济 + 社会 + 文化 |
2016 | 劳动教育 | 社会 |
2015 | 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| 文化 |
2014 |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| 社会 + 生态 |
【材料数量分“大小年”,答题范围不确定】
北京市考的材料数量相对较多,且数量上存在“大小年”。在双数年份考试的材料数量基本保持在7-9则之间,相对较少;在单数年份考试的材料数量基本保持在10-14则之间,相对较多。因此同学们平时要提高阅读速度,适应多文字多材料的考试情况。
除了材料数量相对较多,还有一个难度就来自于答题范围。在北京市考中,往往第一题的答题范围不明确,要求结合给定资料。对于这样的情况,我们也有一个处理的小技巧。建议同学们将这样答题范围不明确的题目后置,优先去做后面答题范围明确且材料较少的题目,最后做完所有客观题后,再回到此题。此时,部分材料已经被用过,缩小了答题范围,然后再从剩下的材料中,挑选出与该题主题相匹配的材料,就是该道题的答题范围。
考试年份 | 2019年 | 2018年 | 2017年 | 2016年 | 2015年 | 2014年 |
材料数量 | 10则 | 9则 | 11则 | 9则 | 14则 | 7则 |
【题型固定有规律】
北京市考的题型也相对固定,主要题型包含常规题、综合分析题、应用文写作、议论文写作。以常规题型最为“受宠”,经常频繁出现:比如常规题中的对策、原因等。2014-2019年共出现过6道对策题。比如2019年考察的“根据给定的材料,概括北京市近年来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主要做法”;2018年考察的“根据给定材料,简要概括北京市近年来在人居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”。这类题型要多关注动宾短语,可以直接摘抄。
对于应用文写作的考察也较为固定,喜欢考察“建议提纲”,这类公文主要以对策为主,可以简单理解为披着公文外衣的“对策题”。
至于议论文写作,北京市考比较倾向于考察A与B关系类的题目,比如2019年的“精心规划和用心治理”;2017年的“冒险和创新”;2015年的“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”。对于A与B关系类题目,同学们需要注意,除了分别阐释A、B各自的内涵,更要注意分析出A与B的关系是什么,如A是B的前提,B是A的归宿、统筹兼顾、相辅相成等等。
题型的固定有利于同学们的备考,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对真题的练习和深入理解,强化对于这些高频题型做题方法的掌握。
通过今天文章,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握北京市考的特点及命题规律,也祝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,知己知彼,旗开得胜!
上一篇:2020南阳市“三馆”公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35人公告
下一篇:公务员和选调生,应届生该怎么选?